川酒发展研究中心“十二五”规划
文章来源:admin   发布日期:2013/11/4 17:55:00   浏览次数:2629
 

川酒发展研究中心“十二五”规划

 

川酒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前身为2007年成立的四川理工学院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于20109月通过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社科联组织的专家评审,被批准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是在整合四川理工学院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食品与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以及四川省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郎酒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绵阳市丰谷酒业有限公司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以“产、学、研”模式共建的服务川酒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综合研究平台,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 “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为宗旨,综合运用酿酒技术及生物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四川省白酒产业、酒类资源、酒类企业与白酒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产、学、研”联合为运作模式,推行“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运行机制,重点开展川酒资源开发与创新、川酒产业与区域发展、川酒企业营销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做大做强川酒产业、打造千亿白酒产业提供智力支持。把中心建设成省内一流和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平台。

“十二五”期间,将围绕川酒资源开发与创新、川酒产业与区域发展、川酒企业营销与发展战略、川酒历史与文化四个选题的方向,通过论证,每年择优选择5个左右题目作为重大课题立项,通过这些立项的研究课题,形成中心的拳头产品。同时,积极拓展各类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将中心的研究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课题研究建设方面

关于课题研究建设方面,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根据“中心”的研究方向定期拟订研究计划和重点课题,编制和发布研究中心的课题指南;

2)组织“中心”专兼职人员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保障“中心”研究成果上层次、出精品。计划承担国家级项目2-3项、教育部研究项目4-5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项、地厅级项目20项、横向科研项目50项,科研项目经费300万元以上。

3)以四川理工学院主办的《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四川省食品与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主办的《食品与发酵》“川酒发展研究”专栏为主要阵地发表研究成果,办好“两刊一栏”,适当的时候创办中心学术刊物。

4)编制“川酒企业名录”、“川酒发展研究”丛书,撰写相关学术专著、高质量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研究成果应具有国内前沿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

二、学术会议

“十二五”期间,中心将继续发挥促进科学研究交流,展示科学研究成果平台的作用,对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化交流给予特别的关注。“十二五”期间,中心计划召开8次学术会议。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十二五”期间,中心将继续进行和丰富、完善中心的网站建设,更好地发挥网站介绍中心情况和全面工作的窗口作用。工作的内容包括:美化网站页面;优化网站结构;丰富网站展示的内容;完善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使之成为川酒研究的资料信息中心、中国酒业研究及学术交流平台。

2)主办和承办各种相关学术会议:“中心”计划每年举办省级学术研讨会1次;三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同时,“中心”还将积极组织专兼职研究人员每年参加国内国际各种相关学术会议。

3)“中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酒业企业,尤其和省教育厅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加强合作交流;接受和派出研究人员做客座研究。

4)积极为政府、企业和相关研究团体提供信息服务。

三、人才培养建设

1)“中心”力争通过“十二五”发展,培养数名在其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前沿水平,有较大学术影响,能独立主持或承担国家级项目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通过建设使研究队伍在现有基础上年龄、职称和学历学位结构有明显改善,建立3-5个有一定特色的研究团队。

2)为川酒产业发展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硕士研究生;与其它科研机构或高校合作培博士研究生,培养出一批层次高、业务精的后续研究队伍,使“中心”成为本领域的全国性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也吸收优秀本科生参加“中心”课题研究。

3)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研究中心将和相关学院联合申报相关专业的硕士培养点。

4)每年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优秀本科毕业生100名和硕士研究生20名以上。

5)面向社会与有关单位协作开展以传播、弘扬中国酒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和讲座。

四、社会咨询服务建设

社会咨询服务是“中心”社会功能的体现,也是“中心”存在的主要价值的体现,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各种规划研究课题,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行业协会提供信息资料,促进行业的发展。

2)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实践咨询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推荐“中心”研究人员担任有关部门、行业和企业的顾问,或者到相关单位挂职,直接服务于地方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中心”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