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白酒经过深度调整,逐步走出低谷,迎来上升期,我市白酒产业也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对全省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全省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遵义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工业总量的七成都是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的贡献。然而,在我市白酒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制假售假,核心区土地、生态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渐凸显,遵义白酒产业如何突破这些制约因素,抓住国家对白酒生产限制政策“松绑”的巨大发展机遇,依托茅台“千亿”巨人优势,在未来发展中持续做大做强白酒优势产业,巩固和提升世界十大烈酒遵义产区地位,助推遵义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深思!
一、茅台引领遵义白酒产业攀新高
截至目前,遵义产区共有白酒生产企业1291家,其中生产酱香型白酒的企业占99%。2019年营业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的白酒生产企业97家,占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家数的七成以上。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产量23.15万千升,占全省84.5%,占全国3%左右;完成工业总产值1034亿元,占全省91%左右;完成营业收入1030亿元,占全省97.0%,占全国12%;实现利润总额596亿元,占全省99%,占全国42%;缴纳税收431亿元,占全市全部税收收入(744.6亿元)的57.9%。遵义产区以全国3.1%的产量占比,创造了全国白酒行业18.3%的营收和42%的利润,这其中茅台就贡献了92.5%的营收和99%的利润。茅台的高歌猛进,引领遵义白酒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新高潮。董酒、习酒、国台、珍酒、汉酱、金酱、钓鱼台、酒中酒、百年糊涂、小糊涂仙等白酒品牌百花争艳,不断做强做优,成为遵义产区中坚力量,遵义也因此成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首。
二、遵义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产销环境需要深度优化、净化。一是市场环境仍需净化。近年来,尽管各地对制假售假严厉打击,但“窜酒”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一些小酒厂、小作坊不按照大曲酱香酒酿造工艺标准进行生产,而是违规使用食用酒精勾兑或窜蒸,并冒名标注大曲酱香酒工艺酿造出售,导致白酒质价不匹配,严重扰乱酱酒市场纯净度和信誉度,透支“遵义白酒”品牌。二是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在政策落实方面,近年来,为做大做强白酒产业,省、市均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但由于部分单位、地方和行业间协作不畅,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导致部分政策落实得不够好。在群工矛盾方面,有的酒企在拓展厂房过程中,被部分占地群众提出买断社保、将子女安排到茅台酒厂工作、甚至在茅台酒厂附近建设安置房等苛刻条件,一定程度打击了酒企投资和生产意愿。在工企矛盾方面,部分中小酒企工人要求与大型酒企同工同酬,否则在生产关键时点罢工、甚至停工,导致酒企损失巨大。三是生态环境仍需美化。赤水河周边沿线(坛茅快线)车辆尾气污染较严重,核心区一带更为突出。同时,部分酒厂污水处理设施不全、能力不足、处理结果不达标。
(二)要素保障需要深度夯实、拓展。一是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交通方面,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制约,茅台镇城市道路狭窄,建成投用的停车场数量和车位有限,“停车难、行车堵”状况日益加剧,提高了酒企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排污方面,污水集中收集管网处理能力不足、运行机制滞后,导致部分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一定程度打击了酒企生产信心。仓储方面,大部分酒企都没有自己的仓储配套,导致这部分酒企当年收购原材料、当年酿酒,存放一两年就包装上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的品质。二是人才队伍有待充实。在原料红粱的种植、管护、收储等环节上,目前缺乏专门的专家技术团队进行研发和指导,在原料质量保证上存在较大困难。另外,酒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不足,行业领军人才缺乏,新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尚处于低水平。所需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特别是精通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包装设计、市场拓展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三是土地资源有待保障。受地理条件、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等因素影响,用地指标是制约产区特别是核心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已投产项目土地手续久久不能办理,甚至拖延几年也未果。如,钓鱼台酒业750亩占地中只有150亩办理了用地手续。还有部分有投资意愿的酒企想落地投资生产,但因土地资源缺乏进不来、投不了。
(三)产业链条需要深度联结、延伸。一是原料供应保障不足。2020年,全市酒用红粱种植面积已达132.2万亩,但一些地方在酒用红粱种植上缺乏系统规划、政策支持、科学栽培标准,基地规模化、有机化程度不高,有的地方甚至以老百姓零星种植为主,价格比从外地收购要高。另外,红粱收储设施、种子仓储、配套设施不齐或比较落后,加之种植方式还沿用传统种植籽粒方式,单产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一定程度影响原料数量和质量,易导致供应短缺问题。二是配套产业严重不足。以仁怀为例,本地能与酒企产品配套的仅有纸箱和泡沫等低技术含量产品,所需的瓶盖、标贴、胶帽、防伪标识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配套几乎为零,据不完全统计,仁怀现有酒瓶配套率不足40%,彩盒不足35%,瓶盖仅2%,丝带20%,供需缺口大。从其他县(市、区)配套产业来看,播州、习水、新蒲均引进了不同规模的包材企业,但目前只能供应中低端白酒的玻璃瓶、纸箱等,供给率不足30%。三是品牌打造力度不足。目前,全市仅有中国驰名商标11个、中华老字号4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除茅台、国台等少数品牌有较好的品牌效应外,其他品牌市场影响力、公认度均较低。仁怀现有的80余家规模酒企中,仅有18家企业使用“仁怀酱香酒”公共品牌,酒企普遍对公用品牌共享意识不强,品牌保护力度不够。另外,由于酱香酒的酿造特性所致,多数酒企以生产基酒、销售基酒或者贴牌销售为主,追求短期效益,主动开拓市场、进行品牌推广相对较少。
三、做大做强遵义白酒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一)做优环境,让企业留得下稳得住。一是净化市场环境。遵义产区要倍加珍惜和维护酱酒市场的繁荣局面,坚持质量立市、信誉兴市,主动出击,向制假售假行为宣战。在铁腕打假的同时,不断规范市场管理,健全监督制度。在产区内建立名牌产品展示区和假冒伪劣商品曝光台。加快《仁怀大曲酱香酒一至七轮次基酒标准》和《仁怀大曲酱香酒综合基酒标准》评审出台,在酒企中实行三牌悬挂警示制度,守法生产经营挂红牌,查获假冒伪劣的,根据次数和情节,分别挂黄牌和白牌,屡查屡犯的,要从重处罚。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要全面清理惠企政策是否落实到位、酒企反映的土地等要素保障问题是否妥善解决、群工矛盾和工企矛盾是否有效化解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压实责任、逐项分解落实,积极恢复酒企投资和生产信心,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落实惠企政策,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三是美化生态环境。一方面加快推进《贵州茅台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将保护赤水河流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微生物环境、窖泥资源等上升到法律层面。按照“控制新增、存量整合、做大规模、综合施策”思路,逐步取缔和整合茅台生态环境核心区内的小型白酒作坊,新增酒企纳入仁怀市白酒工业园区,强化酒企整合,并严格控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加快茅台集团非生产功能区外迁仁怀市城区,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核心区域生产环境最优化。加强政企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赤水河流域白酒企业污染、污水、垃圾处理等问题,为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做足保障,助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茅台镇的道路交通、通信设施、污水管网、大数据平台、物流、消防等基础设施,努力实现与白酒产业未来规划发展相适应。同时,按照新时期信息化管理要求,根据“贵州茅台原料供应链”功能和茅台集团要求,实现订单信息、投入物质信息录入与查询,逐步完善有机高粱质量可追溯体系。配备完善机耕机收、飞防、施肥、灌溉、烘干等设施设备,鼓励收储企业田间回收、统一烘干,提升科技水平,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着力培养一批有机高粱技术骨干和科技带头人,强化有机高粱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集成与运用,为有机高粱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立足全省白酒包装产业人才队伍现状,依托茅台学院和遵义职院、航天职院,强化校企联动,通过引进交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多种方式,加快引进和培养各类酿酒、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网络商业、酒业旅游创客、文化活动策划等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三是加大土地要素保障。一方面,可探索外迁茅台酒厂非生产区域到仁怀市南部新城,茅台包装车间外迁坛厂工业园区,为生产车间释放土地资源,对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纳入全市用地规划,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政策倾斜,综合采用购买增减挂钩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等途径解决土地指标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要全面摸排清理白酒僵尸企业、特困企业,采取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腾出土地指标给有实力、发展前景好的的企业扩能提产用。
(三)做好产业联结,打通各产业链“堵点”。一是做优红粱品质。抓好全市有机红粱的规划布局,保障红粱规模化、有机化、集约化种植,强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有机红粱价格合理增长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提高种植户积极性,确保白酒企业原料质量和安全,稳定全市白酒品质。二是完善配套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围绕“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即以仁怀市为核心,重点打造以仁怀、播州、习水、新蒲为辐射点的“包装配套产业圈”,作为全市白酒包装配套产业的核心聚集区,力争三年内茅台酒生产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以贵州俊龙印刷公司、贵州申仁印务有限公司等5家重点企业为龙头,共同为白酒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立足增量,聚焦瓶盖、提袋、纸箱、彩盒工艺设计等薄弱环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争取引进像江苏中彩、中国裕同等技术领先、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包装龙头企业落户遵义,实现从酒瓶、瓶盖、纸盒、纸箱等包装类全环节全要素本地化。三是走深走实白酒营销。研究制定遵义白酒产区地域优质企业及产品认证标准,凡是达标的产品,在产品包装上印制相应识别图案,监控和保证遵义产区白酒企业产品质量。以“茅台+仁怀酱香”品牌双轮驱动,用好用活“仁怀酱香酒”品牌,在全国市场推出“遵义白酒产区专卖店”,同时在天猫、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同步推出“遵义白酒产区”品牌白酒专卖店。四是推进“酒旅”深度融合。做足酒旅融合文章,大力推进赤水河谷国际精品文化旅游线的重点打造,深挖国酒茅台文化渊源,大力开发酒文化旅游商品(工艺品)加工、酒文化展览,推进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打造“中国酒文化城·茅台酒镇”5A级景区,创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区,将该条旅游精品线打造成国际一流的酒旅线路,推出以茅台酒为龙头的酱香型系列酒走向全世界,提高知晓度、知名度。在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各打造一条“酱酒品鉴”街区,做活夜市经济,让国内外游客到遵义“洗心、洗胃、洗肺”。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应邀出席“蜀酒文脉...[03-25]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应邀出席第四届中国...[03-24]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应邀出席邛酒发展工...[03-05]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应邀出席德阳酒业协...[01-09]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作为成都市人民政府...[01-09]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应邀出席第四届大美...[12-28]
- 川酒发展研究中心召开2024年度下半...[12-13]
- 川酒成都产区 打造中国酒类价值新高地[12-12]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四...[11-28]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应邀出席大邑县第五...[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