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发展研究中心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十二五”规划
文章来源:admin   发布日期:2013/11/4 17:56:00   浏览次数:2816
 

川酒发展研究中心

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中心”建立以来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队伍结构

    “中心”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讲师16人、研究馆员1人。固定研究人员中45岁以下的有36人,占82%,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14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精干队伍。

2、团队建设

本中心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强调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在队伍建设中,强调树立“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既有学术专家作为领军人物,也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科研队伍。既有运筹帷幄的学术大师、也有潜心钻研的学术骨干。以“川酒资源开发与创新研究、川酒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川酒企业营销与发展战略研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建立了三个研究团队;明确了团队负责人及其相关职责,初步确定项目管理中团队的主体作用。

“中心”不断凝练研究方向,“中心”拟将“川酒历史与文化”独立出来,加强该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在研究领域上,逐渐由集中研究川酒发展向全国拓展,并开展广泛的比较研究。

3年来,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固定人员的学术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提高学术人员科研能力和队伍的年轻化方面成绩突出。

(二)特色与优势

作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为宗旨,与省内20多家白酒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及与四川省食品与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精诚合作,形成研发、孵化和科研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中心”通过三年的规划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心”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也形成了“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的特色和优势。

(三)差距与不足

人才培养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人才队伍现状不能完全满足新世纪、新阶段对高层次、高水平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人才队伍数量还是不足。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注重学科交叉,积极吸收和引进其他学科的优秀人才到“中心”来工作,在学科交叉点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二、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中心”具有较好的软硬件研究条件。“中心”整合共建单位以及省内各高校及相关科研单位的研究力量,形成了一支高层次、跨学科、多领域、全方位的专兼职研究团队。“中心”的研究团队在学科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中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已建立“中国酿酒特色数据库”,并且整理了酒技术、酒文化相关文献,配合丰富的区域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图书。“中心”拥有近500的办公、研究、培训场地和几百万元的设施设备,能有效保障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之我校独具的酿酒生物技术及人才培养优势,川内规模以上酒企中30%以上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均来自于我校,且我校与省内20多家白酒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及与四川省食品与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精诚合作,形成研发、孵化和科研成果果转化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提高了科研效率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速度。“中心”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川酒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

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中心”的综合实力和优势,只有拥有一批学术造诣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才能建设一流的科研平台。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有力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才可能有效提升“中心”科研水平,促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今后根据“中心”每个研究人员的特点和基础条件,结合科研发展和“中心”的需要,制定个人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具体的科研任务,集体讲评,并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严格按规划执行。“中心”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川酒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定位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为宗旨,综合运用酿酒技术及生物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四川省白酒产业、酒类资源、酒类企业与白酒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产、学、研”联合为运作模式,推行“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运行机制,重点开展川酒资源开发与创新、川酒产业与区域发展、川酒企业营销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做大做强川酒产业、打造千亿白酒产业提供智力支持。把中心建设成省内一流和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平台。

(二)、发展目标

“中心”力争通过“十二五”发展,培养数名在其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前沿水平,有较大学术影响,能独立主持或承担国家级项目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通过建设使研究队伍在现有基础上年龄、职称和学历学位结构有明显改善,建立3-5个有一定特色的研究团队。

(三)、重点任务

1、为川酒产业发展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硕士研究生;与其它科研机构或高校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培养出一批层次高、业务精的后续研究队伍,使“中心”成为本领域的全国性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也吸收优秀本科生参加“中心”课题研究。

2、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研究中心将和相关学院联合申报相关专业的硕士培养点。

3、每年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优秀本科毕业生100名和硕士研究生20名以上。

4、面向社会与有关单位协作开展以传播、弘扬中国酒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和讲座。

5、推荐“中心”研究人员担任有关部门、行业和企业的顾问,或者到相关单位挂职,直接服务于地方建设。

   四、重要举措与保障措施

    要实现“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不仅要着眼与于人才队伍的扩张,更要盘活校内校外的人才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酒业企业,尤其和省教育厅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加强合作交流;接受和派出研究人员做客座研究的发展思路。为达成新的目标,我们既要保持原来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又要敢于改革创新。

1、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形成浓重的科研氛围

   “中心”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浓重的科研氛围。“中心”在“立足资源、服务行业、求真务实、开放创新、交叉集成、重点跨越”的基础上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树立“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

     2、委以重任,提供舞台,让中青年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为了充分发挥“中心”中青年科研人员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人员队伍配备、研究经费、后勤等各方面提供良好的保障,为他们创造条件,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争取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研究课题。为中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工作环境。

对“中心”的优秀人才委以重任,提供舞台,给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的机会,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研究人员出席各共建单位活动及深入企业调查学习指导,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3、制定青年人才的培养计划,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

 根据“中心”每个研究人员的特点和基础条件,结合科研发展和“中心”的需要,制定个人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具体的科研任务,集体讲评,并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严格按规划执行。

“中心”在浓厚的酒文化视域之下,结合酿酒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酒产品和酒品牌。“中心”研究、传承、保护、发扬以及开发川酒璀璨历史文化资源,探讨川酒文化生产力、软实力的挖掘与发展;研究酿酒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对白酒产品的质量以及竞争力的影响,注重酒文化与酿酒技术对酒商品竞争力的基础性影响,最终实现川酒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