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春天在决策者的手里
文章来源:admin 发布日期:2015/3/23 17:21:00 浏览次数:2639
邛崃临邛酒厂即将拍卖、高洲酒业资金链紧张、茅台镇中小酒企或五成停产……11月,这些信息把业内外搞得仿佛世界末日来临,草木皆兵。
日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对“新常态”进行了权威解读,界定了新常态的三个基本特征:增长减速、深度调整及风险显露。“新常态”的特征,对中国酒业同样适用!如此推之,有的酒企就该在“新常态”中死掉!
过多地分析原因已经于事无补,但切中要害仍是必要的。中国白酒业“黄金十年”中究竟诞生了多少“非市场生育”的中小酒企?比如,白酒生产作为国家限制类发展项目,很多地方却都觉得你这个地方应该限制,我这个地方可以不限制。于是,白酒生产许可证的异地技改“转让”便曾盛极一时。
潮起潮落,乃自然法则。潮起时做出的错误决策,潮落时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就得自己埋单,这是市场法则。但大家都不愿面对现实,企业不服输,撑下去、活下去,想要遇见柳暗花明;银行不甘心,继续投、加大投,意欲迎来一线生机;地方政府不认账,扶大、扶强,期待重回白酒黄金时代……
如果说这是一场瘟疫的话,那么,注定有的酒企会夭折,注定有的酒企会病入膏肓,注定有的酒企会“躺枪”……总之,既然是瘟疫,就会传染,想要独善其身,难矣!
投不投产,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一方面,市场存量仍然十分巨大,短期内未必能够消化。另一方面,眼下缺的不是酒而是酒的市场,一些地方基酒收购单价甚至已经低于酿造成本。这就是“增长减速”,关键是“势”,势不可挡!
从自有资金到民间拆借,行情高涨时一切问题和矛盾都被掩盖了。银行贷款就是压垮酒市的最后稻草。政府也得有所表示才行。鼓鼓劲、打打气,顶多算是隔靴搔痒,输血、造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谓“扶大”、“扶优”、“扶强”,也成了顺水推舟之举。上轮白酒风波如此,这次,恐也在劫难逃!这就是“深度调整”,关键是“度”,审时度势!
市场困局是这场博弈的分水岭。对数量庞大的中小酒企而言,真正的市场是过去从未涉足的“雷区”。现在说做就做,没有那么便宜的事!一些企业无奈之下,只好缩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殊不知,只有面临绝壁之人,才有华丽转身的一天。这就是“风险显露”,关键是“机”,一线生机!
冬至即将到来,白酒业的“寒冬”也随之姗姗来迟。有的酒企肯定会在“新常态”中死掉,所不同的是,死得明白,死得其所!
春天向左,白酒往右!一年之计在于春,也许2015年将会是白酒产业在深度调整中稳步发展的一年。
- 酒旅融合与数智非遗四川省文旅重点实验...[07-30]
- 共商白酒发展新局-川酒发展中心携手凸...[07-07]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应邀带队赴绵竹酒业...[06-14]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出席清香型白酒检评...[06-08]
- 川酒发展研究中心与川池集团股份有限公...[05-30]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在成都白酒产业学习...[05-18]
- 致泸合作:以提振消费为抓手助力泸州高...[05-17]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应邀出席“蜀酒文脉...[03-25]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应邀出席第四届中国...[03-24]
- 中心主任杨柳研究员应邀出席邛酒发展工...[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