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老酒,拍案惊奇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5/18 14:58:00   浏览次数:3706

 

对放旷不羁的酒仙而言,一般货色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唯独“酒”经考验的稀世孤品,才会令其肃然起敬。而下面几瓶酒中的活祖宗,早在多年前就已价值连“房”,如今更是价值连城。今日动辄的天价酒,倘若见了“祖宗”,也只有望尘莫及的份儿。鸣谢 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馆 罗强馆长

1“康熙年制”  双喜老白酒

这瓶“双”老白酒,价值几何?1999年成交价格便高达115万元,如今价值不可估量。大清康熙朝官窑烧制而成的酒瓶,底部赫然撰写着“康熙年制”四个大字,证明其宫廷御酒的皇家高贵血统。只是这瓶中之物的味道,由于太过珍贵,至今还没人尝过。

除了有底款之外,酒瓶的造型也是处处依照康熙爷的喜好设计的。瓶口酷似帝王征战在外时喝酒专用的爵杯,象征着帝王的绝对的权威。再看瓶身,形状如同马鞍,似乎意在迎合康熙皇帝推崇骑射精神的政策。

瓶身以红黄两色为主,瓶身正中为黄色描绘的“”字,以深青色为底;瓶口处也是深青底色绘黄色花纹;此外瓶身绘有象征富裕喜庆的花纹,处处显得富丽堂皇。而这种西洋风浓郁的绘法,极可能有郎世宁的功劳在其中。

2同治“寿”字老白酒

比起“康熙年制”的雍容刚健,这款同治年间的老酒,矾红描金的六棱形瓶身,精美了不少,但略显小气。而同样产自皇家官窑的酒瓶,正面书“寿”字,瓶底落大清同治年款印——由此可见,这款酒是专门为同治爷寿辰酿制的,只可惜,它没能为早夭的皇帝延年益寿。

让后人疑惑的是,这皇家御酒当年为何没喝掉?最大的可能是赶上寿辰之日,同治爷一高兴,随手就把这瓶酒不定赏给了哪位王公大臣。也正因如此,这瓶老酒才得以保存至今。

3向阳牌二锅头

二锅头,咱北京的老百姓最好喝的就是这口儿。元代大都酿酒技师在蒸酒时将第一锅流出的酒头去掉,第三锅流出的酒尾也去掉,取第二锅流出的中段酒,称之为“掐头去尾截取中段”工艺。因此,也就有了这款我国最早以工艺命名的白酒,俗称“二锅头”。

这个通俗而深入人心的名字,至今也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但这瓶产自上世纪60年代,看上去土气十足的“向阳牌”,如今身价折合数套别墅。清朝中期起,通州的牛堡屯镇就以出产二锅头而著称了。解放后,牛堡屯同通州地区的几家其他的著名烧锅合并,成立了通县制酒厂。而如今,通县酒厂和向阳牌早已一起灰飞烟灭了,只剩这瓶孤品酒苟活于世。

4清末民初老白酒

别看没有皇家的御戳儿,也没有表明正身的品牌——当年装在瓦罐里的茅台酒扬威巴拿马,天朝上国才开始有了商标意识,但除了出口,流通于国内的商品还不用凭这些,特别是酒,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典型浅绛彩的华丽画工足以说明两件事:第一,这是西洋画法全面西风东渐后的产物,当是清末民初;第二,算上年头,光是这罐儿就值老鼻子了,里面的酒就更不用说了。

5董酒

位列中国老牌八大名酒之一的董酒,同样是因地域得名——产于贵州遵义董公寺镇,其由来准确者不可考,却有个董醇和酒花仙子的美丽传说,堪称白酒版的《天仙配》。作为贵州双雄之一,和茅台一样,董酒也是酱香型,但除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不喝董酒不懂酒”这一经典广告词之外,它似乎有些湮没无闻。因为从档次、地域到口感,它和如今一枝独秀、被奉为“国酒”的茅台太接近了。但董酒的价值绝对在那儿摆着,就拿这瓶上世纪70年代产的董酒为例,当年茅台卖6块时,它卖3块多——老规矩,别问如今。

6郎酒

100多年前,在我国川黔交界古蔺县二郎镇出现了一种新酒,由于酿酒之水取自郎江得名“郎酒”。当年四川郎酒与贵州茅台一起,被合称为“赤水河畔的姐妹花”。由此可见,郎酒历史虽短,在嗜酒之人心中的地位可不低。

郎酒生产工序相当复杂,其生产周期也是所有白酒中最长的。以其贮藏期来说,一般白酒贮藏期最多一年,郎酒则要在天然溶洞中贮藏三年以上,藏之越久越珍贵。贮藏于天然溶洞中的白酒,这在中国白酒中独一无二。

这种种因素都导致郎酒的产量不高,上世纪70年代更是郎酒产量最低的时期,而这瓶郎酒正是那时产物,说是传世孤品一点不夸张。

7贵州茅台试制品酒

茅台酒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和法国干邑白兰地并称为“世界三大名酒”。近两年身价猛增,跻身奢侈品行列。

贵州省茅台镇酿酒历史悠久,少说也有近2000年。馆中收藏的这一瓶茅台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茅台酒试制品。1975年,茅台镇人为了实现“生产万吨茅台”的目标,在遵义成立“茅台酒易地试验厂”,用于开展易地试验工作。由于只是一次试验性生产,所以产量极低。此瓶酒堪称硕果仅存的“健在”者。